《刺杀骑士团长》:是时候告别林少华的矫情翻译和江郎才尽的村上春树了!

作为多年的村上迷,村上的每一部小说都看过,最近出版的《刺杀骑士团长》亦不例外,提前一个月预定,拿到手忍不住花了三天一口气读完两册近800也的长篇,一方面,我们看到了那个熟悉的村上春树,另一方面,也较为失望,具体原因我从小说的翻译、意义和技巧3个方面来说明。

翻译之争:是时候告别学生时代林少华的矫情了!

本书中文版未出版之前便已经火了,主要因为关于译本的争议,我个人其实挺想再体验一把林少华的译本,结果拿到书读完之后确实失望,虽然还是青春期熟悉的味道,但是,强烈的译者个人色彩、矫情的风格以及故意用一些拗口词汇,让我难以接受,相比更喜欢施小炜简单直接的翻译。

其实,译本之争的本质是怀旧和成长之争。

怀旧是因为青春期的口味往往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口味,它带着某种年少时美好回忆的玫瑰色,就如怀念高中校门口廉价的珍珠奶茶,奶茶好坏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人生最好的年纪时喝到的奶茶。

仿佛我们人生中最喜欢的书、最喜欢歌、最喜欢人,都是在那个年龄遇到的,所以很多人喜欢林少华熟悉的味道。

但是,成长同时也意味着告别,到了现在这个年纪,读小说已经不再需要青春期时追求文字华美来感动自己了,更喜欢一些朴实简练的东西,所以很多人和我一样走过青春期后更喜欢施小炜的翻译。

早年上海译文引进村上春树时,当时的受众主要是学生,甚至很多人如我一样是抱着偷看小黄书的动机偶然闯入村上春树的文学世界的。所以,上海译文路径依赖的以为,自己的读者群还是主要是学生,于是重启林少华的矫情的文字,外加恶俗的青春小说漫画封面,装帧和内部设计品质又low又丑令人发指。

万万没想到的是,当年的学生读者如今多已为人父母,对于这种迎合学生的译文风格和装帧设计相当厌恶,才引发热议。

意义解读:个体对商业和政治双重极权的反抗

正因为读者的成长,读者对于村上小说的关注也从一直被误读的类型小说(言情小说或奇幻悬疑小说)转移到宏大叙事主题的挖掘。

网上争议最大的是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内容,小说通过雨天具彦兄弟把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和日本侵华联系到一起,形成了对二战的反思,很多所谓“高逼格”的书评都是从这方面入手深入解读,因为他们并不了解村上春树是个“后现代主义者”。相反,现代性是村上小说中一贯的“敌人”,现代性与大屠杀的联系已经被齐格蒙·鲍曼和汉娜·阿伦特等很多学者研究过,并已达成共识。

后现代的特点之一就是反对宏大叙事,强调个体的价值,所以村上所有小说一直贯穿的主题都是对个人自由和爱情的寻求。

其实,反体制并非要通过宏大的叙事来实现,追求个人自由和爱情本身就是对体制的反抗,这种手法在文学作品里屡见不鲜。

村上小说中反现代性的线索很多,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对现代社会商业(资本)极权和政治极权的双重反抗。

而反抗的路径也是非体制的,也就是并非以体制改变体制(比如革命),村上对历史的控诉并没如一般人那样把罪过的根源归在体制或者独裁者身上,他认为根源在每个人人性中都潜藏的恶,正如电影大师伯格曼所说:

“你自己心目中的你存在着一个深渊…每一个声调都是一个谎言,一个欺骗行为,每一个手势都是虚假的。”

所以村上小说中总是重复出现主角穿越某种黑暗空间(恶),最终获得自我的拯救。

归纳起来村上反体制的方式就是,通过孤独的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通过对爱情的追寻保持人性免于泯灭,通过直视内心恶的勇气保持保持真和善。

小说技巧:江郎才尽的村上如何自己抄自己?

《刺杀骑士团长》让人感觉熟悉的不仅仅是林少华的翻译,更有太多似曾相识的人物和情节。

整个小说的架构上,我们可以看到《奇鸟行状录》影子,男主失去了老婆,与二战的联系,如同枯井的地下黑洞等等。

其他地方,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影子,比如同样作为男主老师学生的真理慧和《1Q84》的深绘里,“高富帅”免色先生和《舞舞舞》里面的高富帅五反田同样羡慕如同“loser”的男主,本书的隔空怀孕呵呵《1Q84》隔空啪啪等等。

村上这部小说,铺垫特别长,但是并未完成自己宏大架构,《1Q84》开头成功可惜烂尾,唯独《奇鸟行状录》可以说是村上的真正完成的宏大架构的巅峰之作,村上此后再未超越。

同样值得吐槽的是这部小说一如往常借鉴了类型小说(主要是恐怖悬疑小说)的技巧,而且这次更安上了一个少有的大团圆结局,读者当然喜欢,但是离文学性越来越远,估计诺奖只能继续陪跑。

小说还有一个亮点是多重分形的套嵌结构,就是相似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的重复出现,比如男主与免色的相似性,失去自己最心爱的女人,以及对十三岁少女的缺憾情感。刺杀骑士团长的从刺杀盖世太保的历史世界到绘画到歌剧到男主刺杀骑士团长,以及具身佛的摇铃情节等等。

结语

本次的失望让我从对村上的迷恋中走出来,能更客观看待村上,也更客观的看待自己,是时候好好和村上以及林少华告别了,前面还有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值得去挑战,感谢村上在我整个青春期的陪伴,那是为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转载自搜狐 http://www.sohu.com/a/225562889_488303

如果本站发布的任何文字存在侵害您版权的事宜,请联系站长 webmaster@cunshang.net 协调删除。

网友评论3

  1. 地板
    北枳:

    且论书中的某些情节所谓的重复,若如作者所言,不应该有重复,情节要追求完全创新。可是唐诗宋词中意象情思重复相似,影响诗歌质量吗?博尔赫斯诗歌中不断出现迷宫、老虎、刀锋,马尔克斯小说的情节往往是外来医生不被理解、有权者爱上当地土妞。所谓的相似根本不是江郎才尽。
    此外什么叫矫情的翻译?翻译者各有不同而已。

    2020-07-21 上午 8:24 [回复]
  2. 板凳
    11111:

    译文风格上无可厚非,毕竟林少华是古典文学出身的,喜欢用这类词藻,但我觉得林的翻译功底还是深厚的,和施小炜比起来没有高下之别,没有那么不堪。
    至于封面恶俗,这是在挑骨头吗?
    说实话这文章不能说是书评,仅仅是情节的罗列和简单的评价与对比,没有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说实话这样的书评就像我小学时候写的读后感一样。

    2020-03-24 上午 11:37 [回复]
  3. 沙发
    城下秋草:

    “当年的学生读者如今多已为人父母”-- 如今的父母又生出未来的学生... 他罗小胖老了,不喜欢村上的文字了还又新一代的年轻人喜欢,而年轻一代层出不穷。写这书评的小子真是既自私又狭隘愚蠢。

    2018-08-07 上午 7:57 [回复]

发表评论

表情
还能输入210个字